-这是自驾地理的第篇原创主文-
进藏第九线勘路ING。
路线参考图,第一阶段勘的是红圈区域,希望能在区域内踩出一条环线
进藏第九线勘路(3)
“跑过多少次西藏,没去统,但这次“进藏第九线”的机遇让我震撼于“昆仑天路”的大气磅礴!——老迈”
12.21昆仑天路,于田-阿羌乡-流水村-普鲁村,km6.5小时。
从于田出发,沿克里雅河蜿蜒于昆仑山北侧,经流水村(玉石村)到达普鲁村,行程km。
当日轨迹图
在《千字文》中,有一句是“玉出昆岗”,意指美玉出产自昆仑山岗。
所以整条昆仑天路,不乏玉石产地点缀其中,更能找寻比丝绸之路还古老的玉石古道踪迹。
流水村(玉石村),流水工作站城堡式的房子
适逢冬季,昆仑天路游客稀少,走的更多是当地人、挖玉人和采矿人,当我们造访这里,无一不被这苍凉辽阔、原生态的野性之美震撼到,不愧“天路”之名!(关于天路玉石的段落,且留待后面再细说)
一、昆仑山,万山之祖
如果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谈谈中国的名山,那么昆仑山应该排在第一位,它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其为中华“龙祖之脉”。
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它不只一次提及,且往往附之奇妙的神话色彩,所以在古人眼里,昆仑山上不仅有很多神仙,还是攀登天庭的云梯,认为它是沟通天地的媒介。
而在现代人眼里,武侠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昆仑山、昆仑派,也使我们对这神秘的万山之祖心生向往。
昆仑山,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延伸至青海境内,全长约公里,平均海拔~米。
在基础条件薄弱的古代,昆仑山只可远观,不可近赏,而今天,我们可以驾车在昆仑天路上,沿克里雅河谷蜿蜒于昆仑山的浅山区,最高海拔多米,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近睹昆仑山的雄伟壮观,不得不说是件幸事!
垭口草坡上由石头堆砌的“天路”二字
由东往西,我们行进在昆仑山平均多米的浅山地带(海拔高于米就是高山地带),海拔超米的巍巍昆仑就威严地屹立旁边,由于这米的视觉高差,使得昆仑山看起来更显高大巍峨。
什么是视觉高差呢?
当我们翻过克里雅山口,进入西藏平均海拔米的羌塘草原,你再回看海拔多米的昆仑山,就不会感觉那么高大了。
请把手机旋转90°观看横图
行驶在覆盖着积雪的昆仑天路上,天蓝云淡,放眼望去,是两种截然不同、一柔一刚的风景:近处,是昆仑山下的最美牧场,每个草场都是馒头状,线条平缓,此起彼伏,可以想象到夏天该是怎样牧草繁茂的样子...尽管没有森林,但有昆仑山为之增色,比之网红打卡地那拉提草原另有一番韵味。
(从地理上看,中科院地理所赵兴有专家解释这是在古老地质年代时,有风吹过来的尘土慢慢堆积而成,和黄土高原属于同一成因,尘土的厚度最深达到米。)
稍远处,是高大雄伟、怪石嶙峋的昆仑山,尖锐的线条对比山下圆润、柔软的草场,更衬得山体寒气逼人,尤其是整个昆仑山脉连绵不绝,视线范围之内中间毫无缺口,好像无论你怎么走,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
二、普鲁村
一路感受着万山之祖的非凡气势,黄昏时到达普鲁村,一个神奇的村庄,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村庄。
普鲁村的民居,
王铁男普鲁村的林荫大道,
泉水普鲁村位于克里雅河的上游,是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人口人,都是清一色的维吾尔人,但从长相上看与和田地区的维吾尔人略有不同,脸型和身材多少有点像西藏人。
王铁男由于进出普鲁村的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几乎很少与外界联系,他们依山傍水过着悠闲安适的生活,身上还能看到古老的宗教和文化的痕迹。
比如,普鲁村是新疆唯一使用“斤”作为度量衡的村落,至今村民们还把秤叫做斤,他们沿用着柳树枝当秤杆,河里的卵石当秤砣的斤。
王铁男历史上的普鲁由编织氆氇毯而出名,今天,这种传统的工艺受市场影响而渐渐在衰亡,但在普鲁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编织工艺,在老人家里还能看到氆氌毯。
古老的氆氇毯,
王铁男(普鲁村干净整洁的旅行民宿)
三、进入西藏第一村
历史上,普鲁村是进入西藏的门户,有着多种文化宗教的交融,也是近代探险家们必经之地。
从普鲁村至西藏的羌塘地区有一条高原秘道,是七至十世纪西藏高原通往新疆的三条道路之一(一条大致与今天的新藏公路所经相同,即穿越阿克赛钦这片夹在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之间的荒漠,另一条是从现皮山县桑株乡翻越桑株达坂抵达赛图拉与前条路线相汇),几个世纪以来,这条高原秘道曾在军事、商务和民间交往等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历史上也被称克里雅山口道(即今天我们说的克里雅古道)。
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
这里曾是解放军先遣连进入西藏的出发点。
年8月1日,为大部队探路开路的解放军独立骑兵师人,在普鲁村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后,沿这条高原秘道进军西藏。
先遣连行进在进军西藏的征途中
在没有地图指引、没有向导领路、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先遣连45天跋涉多公里,跨越冰封雪裹的昆仑山,克服雪盲、高原病的威胁,以伤亡近一半的代价,终于将第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了西藏阿里。
先遣连驼队攀登昆仑山
为了纪念英雄先遣连的壮举,这条高原秘道也被后人称为英雄古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纪念碑
同年,解放军开始在克里雅河上游河谷修筑新藏公路,但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塌方严重、高山缺氧等原因,最后被迫放弃,改道年动工修建新疆叶城到西藏普兰全长公里的新藏公路。
至今沿途仍存有公路遗迹,在阿拉叫依和苏巴什还保存着当年筑路大军营的遗址。
(阿拉叫依古驿站遗址,by王铁男)
今天,普鲁村更是自驾发烧友通过克里雅山口,进入西藏的集结补给点和出发点,我们的进藏第九线也将从这里开始进入核心路段。
(这里是进入克里雅山口的最后一个检查站也可以叫普鲁村关卡,核心段克里雅古道的勘路将在明年3月进行。)
当然,令众人惊艳的昆仑天路还没有结束,更多精彩敬请期待的勘路简报!
“壮哉昆仑!美哉昆仑!叹天地之辽阔感大地之苍茫邀得穆王会王母留得佳话在人间——VIP会员·许延风”
TOBECONTINUE
部分内容参考资料:
1、王铁男.氆氇:一个沉陷于历史迷局中的小山村;
2、褚赣生.《巍巍昆仑》;
-除标注外,其余图片均为摄制组拍摄-
来源:中国自驾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