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一路沿着墨玉河大桥到了桥头的一个石梯,停车,徒步下去。
就到了墨玉河大桥下。
墨玉河就叫喀拉喀什河。
因为这个地方产墨玉,所以习惯叫为墨玉河。
另外一条河玉龙喀什河,也产玉,主要是白玉,所以那条河也叫白玉河。不过那条河不在这里。
喀拉喀什河是和田地区的第二大河流。
贯穿三县。
和田、皮山、墨玉。
这条河的水主要来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到了墨玉这里,水流已经非常大了,我跑到河边近距离看,就像黄河一样。水流很大,现在应该是冰雪融化季,如发洪水一般。
在河边,无意发现了一大片的野生枸杞,金黄金黄的,还有向日葵,瓜子抠出来就能吃,饱满。
正往河边走的时候,棉花地里窜出来一只野兔子,吓一跳。
不过,新疆这里野兔子、野鸡、野猪确实非常多。他们种枣的枣农,一晚上可以逮几十只野兔子,野鸡。
在大桥下,有大片大片的芦苇,路都是沙子,还有很多鸟,环境确实非常美。视频,我已经剪辑好了,等有了网,就发出来。
喀拉喀什河全长公里以上,大部分在国道旁。
可想而知,这条河对和田有多重要,基本上承载了沿途所有耕地的灌溉任务。
在中游建的渠首,承担着沿河两岸以及下游皮山县境内共计90万亩耕地的灌溉任务。除此之外,它还是数十万人、畜用水的来源,同时具有引水、泄洪、排沙的功能。
这条河在山区的时候是S型,和黄河中上游差不多,到了乌鲁瓦提,开始流出山口。
所以,在乌鲁瓦提建了一个大水库,搞了个景区,可以看泄洪。
另外,喀拉喀什河在流到浪如乡的亚普恰力克村,有一个瀑布,宽8米,高度落差35米,很多人去打卡。特别是冬天,会形成冰瀑。
震撼吗?
还好吧,我觉得没有壶口瀑布震撼,也没有黄果树瀑布面积大。
但是,在和田这个缺水的地方,还要啥自行车,聊胜于无。
黄果树瀑布宽多米,落差70多米,比这更牛。
要不然,人家咋能叫中国第一呢。
黄果树瀑布是哪个网红带火的?
徐霞客。
到了9月份,再来看喀拉喀什河才是最美的时候。
为啥?
因为胡杨林叶子变黄了。这个时候的河水、沙漠、胡杨、芦苇融为一体,随手一拍,大片质感。
在墨玉县境内,喀拉喀什河旁边,有个玉石村。
里面有玉石大巴扎。
大巴扎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交易市场。
有很多摊贩,玉石都摊在地上,自由买卖。
这玩意,咱也不懂,不敢乱买。
三十年前,和田地区河水经常断流,大坝里干的一点水都没有。人吃水要用毛驴到很远的地方去驮,有些地方由于干旱缺水,一年只能种一季玉米,亩产只有几十公斤。
那么后来怎么改变的?
靠的是一个人。
王蔚。
他是甘肃人,24岁从西北农学院毕业,自愿报名来新疆。
年底,和田河流域勘测队成立。
水利厅派王蔚到和田担任队长。
于是第二年初,他来到了和田。从此开始了与干旱、风沙、盐碱作斗争的历程。
他一生总共为和田地区建造了58座水库和渠首。
还有一个工程,他只建了一半,这个工程是啥?
乌鲁瓦提水利工程。
就是给我现在住的地方供水的水库。
这个细节,在我拍的视频第一集,偶遇维族小哥取水,在视频里,小哥也告诉我,供水的地方就是乌鲁瓦提。
所以,我写的游记和视频都是一一对应的。
前面说了,捡玉靠谱不?
不靠谱。
目前,河中玉石资源基本枯竭,但还是会有人想碰运气,来到和田,其实亲自来河中探寻一番,也许自己捡的“玉石”没那么好看,但就其纪念意义来说,也挺值。
我们在沿着喀拉喀什河走了一段后,返回,走到一个维族人家里。
家门是木栅栏的,房子是小平房,有院子,地坪是土的,院子一圈都是木栅栏。院子后面是西瓜地。
男主人,看我们进到他家门口,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去坐坐。
进到院子,没有进他家里,就在院子里站着聊聊天。
他家,一儿一女。
女儿估计有20多了,在磨盘那研磨什么东西。
儿子赤脚踩在西瓜泥地里,从我们面前路过。走到屋内,不一会出来了。
手里抱着一个大西瓜,要给我们吃。
弄得我们还挺不好意思。
女主人也是赤脚。
我问男主人,你这种的都是西瓜吗?
他说,是的,不过现在都刨掉了。
我问,有多少亩?
他说,50亩。
我说,现在种的什么?
他说,改种南瓜。
在新疆,西瓜是很便宜的,3毛钱一公斤,也就是1毛5一斤,一个10来斤的西瓜,就是2块钱。
他们这里卖西瓜不按斤卖,就是按个,大概10斤以上的,就是2块钱一个。
来这两天,我是西瓜没少吃,真正的实现了西瓜自由。
深圳的西瓜3块5一斤。
我问,你儿子咋不穿鞋?不怕扎脚吗?
他说,有鞋,习惯了。
我也搞不懂,反正,就是感觉完全是我小时候的记忆。
我们小时候,也是光脚,对任何人都很热情,没有什么戒备心。
西瓜吃了一半,我们要走了。
女主人,非要让我们带上另外一半西瓜。
我们说,吃不完。一番感谢,和男主人互留电话,辞别。
路上看到一大片稻田。
这个到让我挺意外的。
毕竟,新疆这里缺水,竟然能种水稻。
后来,网上一查,和田果然有个稻香村,在罕艾日克镇。
看新闻:
“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万亩水稻田里稻秧吐绿。近年来,凭借独特的沙漠水稻田景观,稻香村成为南疆地区有名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和民俗文化村。全村户村民靠农业增收,靠旅游业致富。
稻香村的发展变化与援疆项目资金的支持分不开。在北京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支持下,村里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全体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不止是稻香村。在温宿县,浙江省金华市投入援疆资金余万元,把搬迁后的托乎拉乡库如力村建成了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金华新村。如今,这个新村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除了村庄,还有在对口援疆中建成的一个个园区。上海产业园、天津工业园、山东蔬菜产业园……南北疆各地,以对口援疆省市命名的产业园区、工农业生产基地,铭记着各族群众对援疆省市的感恩之情。”
最近,我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藏水入疆工程。
这个暂时只是个设想,如果真的实施,那肯定是又一个超级水利工程。
最后,科普一个和田的历史。
古时一个高鼻深目的塞人部落来到于阗河(和田河)流域,建立于阗国(就是现在的和田)。
老首领有七个儿子,让最小的儿子继承王位,其余六个继续东征。
后来?
长子建立楼兰国。
次子建立扜弥国。
三子建立精绝国。
四子建立渠勒国。
五子建立小宛国。
六子建立戎卢国。
楼兰国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距其他六国有点远,后来被吐火罗人所灭,新的楼兰国以吐火罗人为主,也有部分塞人血统。
这个塞人部落发展出来的六个城邦国家,都位于昆仑山脉北麓,虽然扜弥国人口比于阗国多,但都奉于阗国为宗主国。
这类似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式微,但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尤其是鲁国这样的周朝后裔,仍奉周天子为宗主。
于阗国位于昆仑山脉北麓,地处和田河流域,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
于阗国定都西城(今和田市),有户,人,控弦骑。于阗盛产玉石,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与王后窦绾身穿金缕玉衣下葬,其玉片就来自于阗。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曾派副使访问于阗国,这是汉朝官方第一次和于阗国建立联系。
前面第一集的文章我也写过这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李广利第二次出征大宛国,部分军队途径于阗国,国王便向汉朝称臣。李广利回师,于阗王子便跟随汉军入长安为质。
东汉光武帝建武末年,莎车王贤统率数万西域联军,攻打于阗国。于阗王俞林投降,封为骊归王的虚衔。莎车王贤立俞林之弟位侍为新的于阗王,一年多后,莎车王贤召回于阗王、扜弥王﹑姑墨王﹑子合王,然后全都杀了,不再置王,派宗族将军镇守。
于阗王位侍之子戎,往东逃跑,越过流沙进入河西走廊,投奔东汉,封为守节侯。
镇守于阗国的莎车国将军叫君得,这个人比较残暴,动不动就杀人,还将人皮剥掉,用人肉喂猎犬。
最让于阗人难以接受的是,这货,让于阗国贵族轮番送家族的美女供其淫乐,每天一名美女,不得间断。他打的如意算盘是,相当于阗贵族给他生下很多后代,这些后代都有于阗血统,他在于阗的统治就会千秋万代。
公元60年,于阗贵族都末趁夜潜入王宫,杀了君得。不久另一名贵族休莫霸杀都末,自立为于阗王。
于阗国作为塞人在这个地区的宗主国,振臂一呼,其余五国纷纷响应,率兵攻杀驻守皮山的莎车将军。于是于阗等塞人六国与皮山国组成联盟,人口数万,兵力近万,等待与莎车的决战。
莎车王贤派王子和相国统率两万骑兵,攻到于阗国都西城附近。莎车联军虽然气势汹汹,却在这里遭到于阗、扜弥、渠勒、精绝、戎卢、小宛、皮山等伏击。莎车人不熟悉地形,折损一万余人,数千人逃回。
莎车王贤勃然大怒,率西域各国数万骑攻打于阗。但此时莎车联军已经很难拧成一股绳了,他们中有不少就是塞人军队,更多是观望,一有危险立即开溜。
一场没有意外的战争后,莎车联军兵败,于阗却步步紧逼,一直追击到莎车国都。
在莎车的地盘上,于阗人也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于阗王休莫霸逃亡路上挂了,于阗联军匆匆撤兵。
休莫霸的侄子广德在宗室中实力最强,自立为于阗王,于阗稳定下来。于阗王广德派弟弟仁率军攻击莎车,迫使莎车王贤将女儿嫁给广德。
公元61年,于阗王广德率各国三万骑进攻莎车国,杀莎车王贤,吞并莎车国。
至此,于阗达到极盛,有3万户,8万人,3万余骑,塔里木盆地有13个国家成为其附属国。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于阗改成了和田。
附图:
墨玉河大桥
站在桥上看河
在河边拍的
河边的野生枸杞
河边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