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直播‘双11’补贴大放漏”“海量翡翠货品等你来捡漏”“捡大漏!翡翠原石满翠。”“双11”到来,网购平台关于珠宝玉石捡漏的视频广告铺天盖地。一些直播间里,标称价值不菲的翡翠却打着匪夷所思的折扣,消费者到底是捡了便宜还是进了陷阱呢?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预约直播双11补贴大放漏”的广告。资料图片主播表演现场砍价“捡漏”记者进入多家视频平台,发现不少主播在渲染“捡漏”场景。账号名为“厚德载玉”的主播展示源头收玉,他到乡下收玉,3分钟就收了3块和田玉籽料,村民分别喊价“12万元、18万元、48万元”,主播分别按“5.2万元、7万元、14万元”收购了这几块玉,合计26.2万元。在某地河床挖玉现场,一名村民声称刚挖到一块和田玉籽料,喊价10万元。这位主播与挖玉村民拍了几次手掌,就把价格降到了元。记者从视频中看到,这块刚挖出的籽料很洁净,居然不粘一点泥沙。账号名为“菁菁翡翠饰品”的主播在乡间竹林收购翡翠原石,有人拿出一块翡翠原石,喊价68万元。主播拿着手电筒照一照,2分钟就用6万元拿下。网友“永遇乐”的评论很是风趣:“感觉像是非法倒卖,跑到野外交易了。”账号名为“锦蝉珠宝翡翠”的主播在玉石销售市场现场砍价捡漏,准备帮上海一名粉丝完成元预算的购玉心愿。一块三彩的小糥冰料,摊主喊价元,主播只用了1分钟就以元收购,并准备元“漏”给粉丝。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直播平台上关于玉石喊价与成交价的差异让网友很是吃惊。记者随意浏览此类视频,总能看到类似的画面,如老红皮的原石喊价万元,主播72.8万元拿下;喊价6万元的翡翠,主播帮粉丝用元买下;每件要卖上万元的手镯清仓,主播以每件元拿下。直播的玉石产品为何能喊高价?福州特艺城资深玉石从业者王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每块玉石都不同,半成品感官不同、成品雕刻工艺不同,缺乏统一、可量化的价格标准,定价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消费者如果不了解玉石,就无法判断价格。一些从业者利用网络的便利性,虚构翡翠原石、籽料、半成品成品的价格。主播在直播时为诱导消费,往往会编造谎言,使用话术套路等方式,利用消费者“贪便宜”“捡漏”的心理,自导自演诱导观看者购买。网上买玉石到底能不能“捡漏”呢?在福州藏天园寿山石交易市场经营一家玉石店的罗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这些直播“捡漏”场景多是摆拍、表演,用各种套路吸引消费者购买。翡翠业界有个说法是“行内有价、行外无价”,所谓“行外无价”就是指很多商家针对消费者不了解翡翠行情、不懂货色而随意定价,然后用高幅度打折来迷惑消费者。从业人员通过自身专业知识、经验及眼光,一触手基本就能知悉这些玉石的行情价,因此,同行交易时一般都是实价,差异不大。只有面对普通消费者零售时,才可能出现进价与标价的巨大差异。消费者见到的直播“捡漏”,很可能是陷阱,其标示的“漏”价还可能处于高位,远高于业内实际行情价。“捡漏”产品要求私下买卖“捡漏价”加上主播诱惑性的销售话术,让不少消费者怦然心动。记者调查发现,翡翠玉石制品质量良莠不齐,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引起消费纠纷。据报道,抓取黑猫投诉“直播间假货”下的前条投诉信息发现,“玉石珠宝及首饰”是直播间假货被投诉最多的产品,占比达23%。其中,翡翠首饰为投诉最多的玉石珠宝类商品,占比达34%。想要工厂价拿货,要加私人